日前,國內藝術品市場研究機構雅昌藝術市場監(jiān)測中心(AMMA)正式發(fā)布了《中國藝術品市場拍賣調查報告(2013年秋)》。報告顯示,經過2010年和2011年的市場泡沫化、資金盲目入市,大量短期藝術品投資基金在2013年尋求套現(xiàn)退出,已有不少高價作品迫于套現(xiàn)壓力以低于購入價的價格拋售,還有更多在高點入市的投資品因市場下調而被套牢。對此,中央美術學院特聘教授、藝術市場專家龔繼遂表示,在藝術品套現(xiàn)渠道狹窄和價格波動劇烈的倒逼下,許多投資者的收藏觀念已經從2010年和2011年的盲目進入,變得更加理性和平穩(wěn),不再對“暴利”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行情--
書畫瓷雜油畫三大板塊加速調整
根據AMMA發(fā)布的調查報告,2013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全年總成交額為643.24億元,同比去年增加16.46%。其中,2013年秋拍成交總額為333.08億元,比春拍成交額略高。
與2012年的秋拍相比,2013年秋拍的三大主流品類拍賣市場規(guī)模有一定幅度的增加。中國書畫、瓷器雜項、油畫及當代藝術三大板塊總成交額為295.29億元,同比增加47.11億元,占本季度中國藝術品拍賣總額的88.65%,同比上升4.35%。三大板塊中,中國書畫、油畫及當代藝術市場份額上升,瓷雜份額略有下降。
根據統(tǒng)計,中國書畫板塊依然占據主導地位,總成交額為177.71億元,同比增長24.99%,占2013年秋中國藝術品拍賣總額的53.35%,同比上升5.06%。這主要歸功于港澳臺地區(qū)對這一板塊的推動作用。瓷雜市場總成交額為81.05億元人民幣,總成交額與市場份額均略有縮水,分別同比降低0.69%和3.39%,顯示了其內部盤整的延續(xù)。油畫及當代藝術市場總成交額為36.53億元,同比增長達49.71%。但由于市場整體規(guī)模擴大,該板塊市場份額并未有顯著增加,為10.97%,同比增長2.68%。
AMMA總結指出,整體而言,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規(guī)模重回增長的發(fā)展態(tài)勢,三大板塊所占整個市場的份額各有變化,顯示出各自不同的內部變化與調整幅度,市場新的增長點和著力點已經更加清晰。
趨勢--
國際化、理性化、專業(yè)化
在平穩(wěn)發(fā)展的行情影響下,中國藝術品市場去年也表現(xiàn)出一些明顯的發(fā)展趨勢,主要體現(xiàn)在藝術品市場國際化、收藏觀點和收藏品位轉型,以及藝術品交易和藏家更為專業(yè)化三個方面。
國際化的第一個表現(xiàn)是國外拍賣行走進來。盡管國際拍賣行蘇富比和佳士得進駐中國,但它們目前沒有形成交易規(guī)模,同時在中國傳統(tǒng)文物和中國書畫上,并不具備任何政策和資源優(yōu)勢,甚至受到種種限制。而在西方藝術和當代藝術兩大門類中,境外拍賣行無疑占有資源優(yōu)勢,有著豐富的客戶資源和藏品資源,在藝術品市場和藝術資源日趨全球化的今天,這兩大板塊有很大的市場潛力,這將豐富中國藝術品拍賣結構的多元化。并且其百年老店的服務品質和藝術品交易中的誠信代理這種職業(yè)精神,可以有效地規(guī)避中國的假拍拍假、遲付拒付、關聯(lián)交易等種種弊端。中國藝術市場國際化的另一個表現(xiàn)為中國重要藏家走出去,這與人民幣支付能力的國際化、中國企業(yè)國際化,以及人們的境外旅游、學習乃至移民等大幅度上升,都是平行的現(xiàn)象。目前這種潛在現(xiàn)象已變成新聞關注事件,形成方向性的拐點。
AMMA的報告分析,2013年藝術品投資者的收藏觀點和收藏品位也在轉型。目前的收藏觀念已經從2010年和2011年的盲目進入,變得更加理性和平穩(wěn),不再對“暴利”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與此相伴隨的可喜轉變是,越來越多的收藏機構和個人開始重視藏品的文化功能、教育功能,以及建構企業(yè)品牌的功能,而不再單純當成一種投資工具,只重視它的金融功能和財務功能。這主要體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收藏機構和個人把收藏規(guī)劃建立在構建企業(yè)或私人博物館、美術館的基礎上。與這些收藏理念轉型相配套的是對新藏品風格的期待和探索。由于近現(xiàn)代書畫及當代藝術市場價格已嚴重透支,大多數藏家都致力于尋找下一波的收藏風格:更具有時代性、與時俱進的新探索、新風格。具體到藝術市場的新門類和新板塊上,可以說新工筆國畫,無論在學術討論、展覽呈現(xiàn),還是在市場運作上都已嶄露頭角,成為迅速崛起的新興板塊。
2013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另一個發(fā)展特點是藝術品交易及藏家更為專業(yè)化,這體現(xiàn)在大量拍賣行以艱苦細致的工作,使藝術市場更加細分化、專業(yè)化,譬如黃胄美術基金會在保利拍賣行推薦并審核的黃胄藝術精品小型專場、北京匡時推出的翰墨寄懷--周思聰、盧沉藏畫專場、南京經典對林散之專場的推出,都因為更強調了清晰明確的傳承出處、誠信穩(wěn)妥的權威鑒定,取得了近100%成交的佳績。這種細分化和地方化,充分利用地方資源對當地藝術家資源熟悉的操作模式,不但提高了交易的誠信度和成交率,還為廣大的專業(yè)化小型拍賣行提供了在地方流派、本地畫家等各種廣泛分布的資源深入挖掘的可能性,極大地推動了地方市場發(fā)展。
展望--
波動難以避免規(guī)模穩(wěn)中有升
“市場規(guī)模在接下來將繼續(xù)調整,基本維持穩(wěn)中有升的格局。”在《中國藝術品市場拍賣調查報告(2013年秋)》中,AMMA對未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走向作出了預測,并提醒投資者,市場的挖掘和藏家群體的培養(yǎng)均需要時間,這不是一個可以在短期內解決的問題,接下來市場的波動難以避免,但是長期增長的趨勢并沒有改變。
AMMA認為,藝術品市場是受宏觀經濟影響非常顯著的市場,歷史上每一次經濟震動和金融風暴均對藝術市場的短期行情造成直接打擊,同時在經濟繁榮、資金充裕的時期,藝術品市場往往欣欣向榮。這在2013年亦有體現(xiàn)。去年的中國藝術品市場與宏觀經濟一樣處于結構化調整的階段。資源的短缺是目前市場發(fā)展最主要的瓶頸,因為這是一個并不缺乏資金的市場。藝術品市場需要新的增長點,而在古代和近現(xiàn)代藝術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這個增長點只能來源于當代藝術。所以,未來藝術品市場是一個高端藝術珍品的價格不斷上漲和當代藝術家資源被不斷挖掘兩者并存的市場。
在此基礎上,AMMA預測在2014年,中國藝術品市場依然沿著平穩(wěn)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軌道前進。理由是2013年的交易規(guī)模比2012年略有上升,依然有越來越多的新買家入市。無論對于機構,還是個人,藝術品的財富效應,藝術品與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的弱相關性乃至負相關性而形成的投資互補效應,都使藝術品作為資產配置的理念越來越為財富人群所接受。藝術品市場和藝術品收藏行為會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審美教育乃至于文化追求發(fā)揮更大的功能和效益,而不是局限于藝術品投資保值的功能上。在今后的數年中,隨著文化產業(yè)相關配套產業(yè)的發(fā)展,及大量企業(yè)博物館的建立,另一波藝術市場的蓬勃發(fā)展值得期待。
不過,2014年藝術品交易平均價格會大體持平,甚至略有回調。這一方面是由于下一波新人新作的入市,會拉低平均價格;另一方面新晉收藏家的入市也必然會從低價格、原始股為切入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