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晚上好,我的主業(yè)是外國文學教學與研究,業(yè)余愛好是研究高等教育。并且寫了一部書稿《不敢做學者:宋德發(fā)教學隨筆》,里面很集中地傳達了我近幾年對高等教育的所觀和所想(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本書是不會出版的,如果出版了,那肯定是出了意外)。由于我沒有受過什么教育學的訓練,故今晚我也不準備很理論地談大學精神,只想結(jié)合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和日常的體察,很感性地說說我心中理想的大學是怎樣的。
第一、大學校長應該是教育家而不是政客。諸位知道,中國的大學體制在很多方面還不如中世紀的歐洲。比如領(lǐng)導體制,中世紀有兩種,一種以波羅尼亞大學為代表,叫做“學生大學”——學生可以隨時叫校長下崗;一種以巴黎大學為代表,叫做“先生大學”——老師隨時可以叫校長滾蛋。而我們現(xiàn)在的大學叫做“校長大學”或者“書記大學”——校長和書記隨時可以叫學生和老師活得難受。由于他們是由政府部門任命的,因此懂不懂教育是次要的,懂不懂上級領(lǐng)導的心思是主要的。也因為如此,他們不會很尊重老師和學生的需要和情感。有一個中國留學生給美國的校長寫了封信,表達對學校的一些建議,讓他始料未及的是,校長在最短的時間,用最長的篇幅,給他回了信:道歉并且彌補,署名還是:您最忠實的仆人某某某。淚水立刻模糊了這位中國留學生的雙眼。諸位想想為什么?你給中國的大學校長寫封信看看?除非你寫的是表揚信。無怪乎外國人說:“新中國沒有一個教育家,而民國時期的教育家燦若星海。”
第二、大學教師應該具有三種素質(zhì):愛心、專業(yè)能力和表達溝通能力。我想特別講一講第三種能力:表達溝通能力——我更愿意稱之為“高超的教學藝術(shù)”。這一點是目前很多大學教師所缺乏的,包括我自己。以至于有些學生寫道:“助教,助教,助人睡覺;講師,講師,就像僵尸;教授,教授,教人難受。”更有學生絕望地喊出了:“大學教師,你為什么還不下崗?!”乃至于人家外國人又說:“中國這一代教育者不值得尊重,尤其是一些知名的教授。”
第三、大學老師熱愛學問而不是官場。儒家文化的起點是修身,終點是做官。受此影響,當代大學教師也是信奉“學而優(yōu)則仕”的信念,要么做官,要么想做官。問題是,很多人根本沒有“學而優(yōu)”,就做官和想著做官了。今年,我有兩位好朋友,剛評副教授不久,可以說,學術(shù)研究剛剛起步,但都去做副處了。副處,說得好聽點,是副處,說得不好聽點,就是打雜的。為什么那么多博士、副教授對一個小小的副處趨之若鶩呢?假如有一天,有一個正處的位置在哪里,校長跪求老師去做——我求求你來了,教授卻說,正忙著,沒空,那中國大學就能殺進世界一流了。
第四、一個藏書豐富、功能齊備的圖書館。我想看什么中文書、外文書,基本可以快速地借得到,而不是想借什么書,它就沒有什么書。我發(fā)現(xiàn),圖書館的層次其實就代表著大學的層次,像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書是最齊備的,所以北京大學就是中國最好的大學。四川大學圖書館的設(shè)施比湘大好,所以四川大學就比湘大高一個層次。當然,湘大圖書館也是不錯的,所以湘大也是可以的。至少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中國最好的大學,正如我的媽媽在我的心目中是中國最好的女人一樣。
第五、學生有理想、有追求、有毅力、有良心。學生們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夠做什么,然后制定一個詳實的四年計劃,一步一步去實行它??梢宰非笥颜x,但不要把太多的經(jīng)歷投入到交際上去,過于世故,簡直就是一個校園政客(我記得有一次我問班上一個學生為什么缺課,他的理由很充分——學生會最近很忙,走不開——我怎么感覺是溫家寶在跟我說話呢),只要待人真誠就可以了——俞敏洪說他讀大學時天天為同學打開水,后來創(chuàng)業(yè)時受到同學的鼎力資助;可以談戀愛,可以拿把吉他到女生宿舍下面去談,哪怕她扔下的是開水瓶,可以為女生拿包包,哪怕她已經(jīng)有了男朋友,讓你拿包包,只是為了讓自己的男朋友多休息一會兒,但不要把太多的時光用來提前過家庭生活——比如很多同學大一的時候就和女朋友租一套房子,過著神仙眷女的小日子,這場場景讓你那操勞的父母看到了,不知道是高興呢還是心如刀割?總之,以學習為主業(yè),多泡圖書館少泡妞,這應該是大學生應該遵循的職業(yè)道德。如果大學生活過得像天堂,畢業(yè)以后有可能墜入地獄;如果大學生活過得像“地獄”,那么畢業(yè)以后,升入天堂的可能性會大很多。University≠由你玩四年。當然能夠做到蔡元培說的,“大學學生當以研究學術(shù)為天職,不當以大學為升官發(fā)財?shù)碾A梯”,“抱定宗旨,為求學而來,入法科者,非為做官;入商科者,非為致富”,那更是另一種境界了。
第六、有完善的體育文化。我住北青樓的時候,樓下便是籃球場。但經(jīng)常有一些同學在哪里踢足球。我在陽臺上看著他們對著籃球架的支柱很認真射門,眼中不由閃爍著淚光。如果學校的足球場再多一點更多好啊!有時候,我打籃球的時候,看到很多學生因為爭球場,像古惑仔一樣火拼,就不由得心絞痛。如果學校的籃球場再多一點該多好??!古希臘人有一個觀念值得我們學習:沒有一個強健的體魄,無法承載一個強健的靈魂。因此,我在此熱烈呼吁大家:不要宅在網(wǎng)絡(luò)上和寢室里,到球場上盡情揮灑充滿青春香氣的臭汗吧!
第七、有健全的飲食文化。我希望下面所說的事情永遠不要發(fā)生,但不幸的是,它們每天都在我們身邊發(fā)生:
北苑食堂馬上就要開午飯了,一位師傅從操作間端來一盆菜。
另一位賣菜的師傅就問:“你這盆是土豆燉什么?”
答曰:“土豆燉牛肉。”
“牛肉好像不是這樣的呀?你這是牛下水吧。”
“只要是牛身上的就是牛肉!”
于是這位賣菜的師傅給菜標上了3.5元的價格,高聲叫賣“土豆燉牛肉”。
這叫把祖國的未來當豬養(yǎng)。
第八、心靈自由和觀念多元。當然自由不是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想不干什么,就可以不干什么。老師需要學術(shù)自由、思想獨立,學生也應該一樣,他們需要有人引導,但不需要婆婆媽媽式的教訓:你要愛國啊,你要愛黨啊,你要愛人民啊,你要愛三個代表啊。學生和戀人在一起浪漫地約會,不要突然沖出一群保安、警察、輔導員什么的,把他們捉走,然后交代剛才在做什么傷風敗俗的事情,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用專家們的話說,學校不要剝奪學生們的親熱權(quán)。當然,我們現(xiàn)在的很多學生浪漫得有些過頭了,乃至在課堂上可以旁若無人地大秀恩愛。如果出現(xiàn)這種情況,我會一腳把他們踹出去的。大學還需要多元化,不要強行地用一種標準來衡量師生。溫家寶說,“一所好的大學,在于有自己獨特的靈魂,這就是獨立的思考、自由的表達。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學。大學必須有辦學自主權(quán)。”
第九、有一個充滿青春、浪漫氣息和熱文氣息的自然環(huán)境。校園不要太金碧輝煌,要有自然氣息和人文氣息,做到簡約而不簡單??上?,我們現(xiàn)在絕大部分大學都在搞圈地運動和硬件建設(shè),卻忽略了校園的青春氣息和浪漫氣息,到處是水泥鋼筋,上個世紀80年代的荒草、青磚、古樓、夕陽下的牛群早已經(jīng)成為永恒的記憶。當然,客觀地說,湘大是中國最美的大學之一(在我的心目中,“之一”二字要去掉),簡直是“美麗得一塌糊涂”,湘大的校門是中國花錢最少卻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校門。
第十點、我希望學校的管理部門能聽到:要有高素質(zhì)的管理人員。希望我們老師和學生去各個部門辦事時,看到的是一張張笑臉,而不是一張張苦瓜臉,像我們欠了他們錢式的,我們聽到的是“您好,請問需要我的幫助嗎?”“您先坐一會,喝點水”而不是“干什么呢,東看西看的?!”“先等著,才十點半,還沒有上班呢!”
一般而言,但我們言及“理想”二字時,意味著現(xiàn)實已經(jīng)出問題了,而且是出大問題了。就像一位美國教育家認為“紅色中國沒有一所真正的大學”,其實很多中國人也是這么認為的,以至于他們心目中理想的大學只存在于兩種地方:一是“過去”——如蔡元培、蔣夢麟、胡適當校長時的北京大學,梅貽琦當校長時的清華大學,羅家倫當校長時的中央大學,竺可楨當校長時的浙江大學,二是“國外”——德國的大學、美國的大學、英國的大學等等??梢哉f,在他們身上,寄托著我們對“現(xiàn)在的”和“中國的”大學的無限企盼。
諸位知道,批判遠比建設(shè)容易,詛咒黑暗遠比點亮一只蠟燭輕松。所以,我們可以在語言上發(fā)泄對現(xiàn)實的不滿,但絕不可以在行動上悲觀絕望——那對你自己、你父母和你深愛的中國都沒有任何好處。要知道,中國的大學只要有四類人的存在和努力——今晚來聽講座的、想來聽今晚講座、今晚做講座的、想在今晚做講座的諸位,就一定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