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保障性住房建設規(guī)模將達1000萬套,相比2010年的580萬套,增長70%,保障性住房建設駛?cè)肓?ldquo;快車道”。
“當前我國保障房建設力度前所未有,但資金和土地問題是我國保障性住房建設中必須要解決的。”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市場所所長任興洲在“2011年省區(qū)市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座談會”上表示,為了確保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各地在資金籌措、土地供給以及制度創(chuàng)新等方面,正在進行一些積極探索。
下半年保障房開工量將明顯增加
1000萬套,11月底前全部開工建設,并要求年末主體結(jié)構(gòu)完工的要占到1/3以上,確保年內(nèi)基本建成400萬套以上。這是中央的要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將會同監(jiān)察部于9月開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政策落實情況的監(jiān)督檢查。
“下半年保障房將進一步加快投資建設速度,加上上一年保障房建設項目有一些要在今年竣工,預計下半年將有大量保障房陸續(xù)投入使用。”任興洲介紹,目前,保障房開工及建設呈現(xiàn)三個特點:一是近兩個月全國保障房開工速度明顯加快,到今年6月底,全國保障房開工率已經(jīng)達到了56.6%,較5月份提高了26.6個百分點,半年開工率明顯高于往年同期。
二是保障房開工率存在地區(qū)差異。從6月末全國已對外發(fā)布保障房開工率情況的24個省份數(shù)據(jù)來看,有19個省份開工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陜西上半年保障房開工率達到105.4%,為全國第一,其次是遼寧和新疆,兩個地區(qū)的保障房開工率均達到或超過了90%。但也有一些地方開工率尚未達到五成。
三是下半年的保障房開工量將明顯增加。按照相關要求,今年11月底之前,各地必須確保保障房全部開工。
資金和土地仍是突出問題
雖然保障房建設已全面鋪開,但當前保障房建設中仍存在兩大突出問題:融資問題和土地供給問題。
“今年保障房的資金缺口明顯,地方財政壓力比較大。”任興洲介紹,今年1000萬套建設任務,全部建成所需資金框算約1.3萬億元。中央財政撥款約1310元、地方預算內(nèi)安排、各地10%的土地出讓凈收益以及中央代地方發(fā)行地方債共可累計籌集大約5000億元,總體上還需籌集資金約8000億元(不包括地方政府在土地收儲和整理方面的投入)。當然,從資金需求的時間點上來看,如果考慮到今年全部項目開工,但有一些并不一定當年全部建成,今年年內(nèi)所需資金相對要少一些,但總體缺口仍然比較明顯。
任興洲說,目前保障房建設中,資金籌集壓力最大、問題最為突出的是公共租賃住房。公租房的特點是投資規(guī)模較大,投資回報周期較長、資金收益低、租金限制多、現(xiàn)金流較差,且不確定因素較多。因此,在公租房建設方面,政府財政投入壓力很大,而社會資金(包括債券融資、信貸資金、保險、年金、社保金、公積金等)參與的動力比較弱。初步估算,今年220萬套公租房完工需要2860億元資金,除了各項財政資金的投入以外,還需從社會籌集57%左右的資金,約1600億元。
除資金壓力大之外,土地供應不濟也是困擾保障房建設的另一大難題。
任興洲介紹,根據(jù)測算,2011年1000萬套各類保障房用地需求約為3.1億平方米,合計約3萬公頃左右。今年1月—6月,保障房供地面積達16476.92公頃,同比增長24%,但距離3萬公頃的需求量還有很大缺口。
地方反映保障房土地供給的難點:一是由于地方土地指標的限制,各地均感到土地供給總量吃緊;二是土地收儲和拆遷成本不斷加大;三是公租房土地供應辦法不明確,造成公租房項目推進過程中出現(xiàn)的許多政策性問題難以解決;四是保障房前期審批時間長、落地難。
保障房運營管理機制亟待建立
任興洲表示,各地建設的大量保障房,除一部分經(jīng)濟適用房和限價房可以出售以外,大量的保障房由政府或相關機構(gòu)持有。對這些住房的管理,包括申請、審核、配租、運營管理,都已提上了工作議程。但目前,對建成后的公有住房應如何管理,包括制度、原則、程序、人員、資金等方面都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制度安排。目前看,建設中的問題比較突出,但很快運營管理的問題和矛盾也將不斷凸顯出來。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當前各地在保障房建設中正在進行一些積極探索。”任興洲介紹,在資金籌措方面,一些地方正在以多種方式搭建政府保障房投融資平臺,通過多種辦法吸納社會資金參與保障房建設;在土地供給方面,實行保障房用地指標單列,對土地劃撥、協(xié)議出讓和招拍掛三種方式協(xié)調(diào)運用,有條件地利用集體建設用地進行公租房建設的探索。
同時,一些地方還在進行一些制度創(chuàng)新方面的探索。如探索有效的建設主體,明晰政企職責;采取市場化運營模式,實現(xiàn)保障性體系可持續(xù)運轉(zhuǎn);激活社會存量住房,拓寬保障房房源籌集渠道;探索“共有產(chǎn)權(quán)”模式,促進保障性住房的良性循環(huán)。
任興洲說,雖然各地正在不斷探索,但當前仍有一些需要尋求突破的問題。如住房保障體系亟需總體系統(tǒng)設計,要形成可操作、可持續(xù)的系統(tǒng);公租房的資金來源及社會資金參與的方式應該尋求突破;政府如何通過財政稅收等政策,鼓勵支持地方因地制宜,探索多種途徑的保障房開發(fā)建設模式;利用集體建設用地進行公租房建設的試點、突破與規(guī)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