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月婷婷_淫语自慰福利_欧美自拍中文字幕_狠狠噜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文章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是重點也是難點

發(fā)稿時間:2012-01-06 00:00:00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作者:李海楠

  ■編者按

  “改善居民收入狀況”是2012年度需重點關注并解決的民生工作之一。

  與政府、企業(yè)收入占國民收入比重不斷上升形成對比,居民收入的比重正在呈現不斷下降趨勢,由此帶來的收入分配差距正在不同階層間形成巨大“剪刀差”。

  專家表示,分配不合理導致的貧富差距、行業(yè)差距及地區(qū)差距在不斷拉大,收入分配改革已然成為民生問題迫切待解的根本性問題。

  國家發(fā)改委主任張平日前受國務院委托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報告時表示,2012年“要深化收入分配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者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多位普通勞動者在談及2012年民生熱點時,無一例外地將收入問題擺在了首位;受訪本報的相關專家則認為,推進收入分配改革,既是2012年改革的重點也是難點。

  方向清晰 難點猶存

  2012新年伊始,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以走訪、電話及網絡的方式隨機采訪了企業(yè)工人、公司白領、農民工、公務員等多類勞動者。各方在談及“2012最關心的民生話題”時,普遍將關注焦點指向了 “物價高企背景下如何實現收入增長”。

  201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zhàn)略基點,把擴大內需的重點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為此,會議提出了將“改善居民收入狀況”列為2012年度重點民生工作之一。

  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秘書長、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既是2012年的改革重點同時也是改革的難點。

  “分配不合理導致的貧富差距、行業(yè)差距及地區(qū)差距在不斷拉大,收入分配改革已然成為民生問題迫切待解的根本性問題。”在汪玉凱看來,改變當前收入分配不合理格局,亟須改革分配制度以提升城市普通職工及農民工群體的收入。

  事實上,對于收入分配改革的呼吁由來已久,且相關改革方案也一直在醞釀中,但因諸多阻礙至今難改“步履維艱”的尷尬。汪玉凱認為,當前阻礙收入分配改革的困難依舊存在,充斥于壟斷行業(yè)、權利與行業(yè)結合領域內的既得利益集團對改革起到了巨大阻礙,破除這一阻礙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得以有序啟動和推進的前提。

  對于各界希望2012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實質進展的普遍期待,汪玉凱表示支持。他認為,民眾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報以強烈期待,主要是希望改革方案能夠進一步促使收入增長。但汪玉凱同時指出,改革首先要明晰三大方向:第一,在初次分配領域應提高勞動者工資比例,提高普通勞動者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第二,在再分配領域,要加大醫(yī)療、教育、社會保障、住房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保障低收入群體的基本利益;第三,勞動者對工資收入應有更多自主權。

  改革依舊任重道遠

  近年來,與政府、企業(yè)收入占國民收入比重不斷上升形成對比,居民收入的比重正在呈現不斷下降趨勢,由此帶來的收入分配差距正在不同階層間形成巨大“剪刀差”。

  “收入分配領域的改革非常復雜,需要根據不同經濟成分制定針對措施,并最終形成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但制度改革和建設依然任重道遠。”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車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指出,從初次分配看,近幾年工資報酬增長沒有趕上經濟增長步伐,即低于勞動增長率增加的速度。

  對于政府以稅收形式以及企業(yè)以利潤形式分別提升分配比重,張車偉認為,政府稅收增加同樣帶來了可見的民生投入增加,無可厚非;從企業(yè)的資本收益增加看,國有企業(yè)、私人企業(yè)及外資企業(yè)在獲得利潤增長的同時,“利潤歧視工資”的現象依舊普遍存在。

  “因此需要將國有企業(yè)增加的資本收益通過完善的機制更好地用于全民,而不僅限于企業(yè)內部循環(huán)。 ”張車偉指出,私人資本和外資資本收益增加也全部流入資本所有者手中,這就需要通過集體合同制、勞動協商等制度的完善,提高勞動者在工資協商中的談判能力,形成工資增長的有效機制。

  實際上,在剛剛過去的2011年,政府也在不斷嘗試“調節(jié)收入分配趨向合理化”的努力。 2011年9月1日起,“新個稅法”正式實施,納稅人納稅負擔普遍降低;2011全年,全國有共計24個省份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幅達到22%。

  對此,張車偉告訴記者,稅收制度改革是相對簡單且對任何領域和群體均有效的措施。他認為,諸如增值稅擴圍、資源稅改革、房產稅改革試點等措施都是在2012年可以有所作為的政策。

  “稅收制度改革可以作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的重要內容,必將有利于緩解社會分配中的畸形現象,繼而促使國家通過完善制度以矯正‘畸形’。 ”張車偉強調。

  經濟、民生共繪“發(fā)展路線圖”

  201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自主協調發(fā)展”任務的同時,對消費與收入二者的關系采用了 “著力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要合理增加城鄉(xiāng)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收入,拓寬和開發(fā)消費領域”的表述。

  自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爆發(fā)至今,國家積極推進擴內需、促消費政策落實。然而時至今日,消費力不足、消費貢獻率低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變。

  究其原因,各方普遍將其歸咎為“居民收入差距過大,少數高收入者邊際消費傾向偏低,而廣大中低收入者則無力消費,大量潛在消費難以實現”。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發(fā)展中國家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彭剛對本報記者表達了對“積極促進收入增長,繼而推進落實擴內需、促消費”觀點的支持。他認為,這一點在2012年世界經濟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的大環(huán)境下尤為重要。

  “經濟發(fā)展與民生保障密切相關,這正是2012年中國經濟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huán)境和國內經濟運行新情況的同時,強調將擴大內需的重點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及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的重要原因。”彭剛強調,消費力需要增加收入做后盾,而保障收入增加的前提是進一步解決好一直存在的就業(yè)矛盾。

友情鏈接:

中國政府網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 人民網 新華網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 騰訊網 搜狐網 光明網 中國改革論壇 中國新聞網 澎湃新聞網 鳳凰網 經濟參考網 人民論壇網 中宏網 千龍網 網易 中國教育新聞網 北青網 中國記協網 求是網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 央廣網 中國青年網 中國經濟網 中國日報網 中國人大網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