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明星,當作家,一定要取個好名字,以便闖蕩江湖,一“名”驚人,所以許多人入行之后,棄本名如塵土,另起藝名,只為討一個好口彩。這個道理,同樣適用于商人。譬如潘石屹,就因其名之響亮,占了不少便宜,“石屹”諧音十億,富可傾城。蔡康永曾調(diào)侃道,中國傳統(tǒng)戲曲里面,財主常將資產(chǎn)嵌入名中,如叫“張百萬”;潘石屹比他們來頭大多了,直接就是“十億”!
“十億”威名遠揚,已經(jīng)多年;而今,連“潘”都開始叫響,與金錢掛上了鉤?!缎驴靾蟆纷蛱靾蟮溃返俜?middot;喬布斯去世,潘石屹發(fā)微博建議蘋果公司“大量生產(chǎn)1000元人民幣以下一部的iP h one手機和iPad”,讓更多人用上“蘋果”以紀念喬布斯。網(wǎng)友隨即進言,請潘石屹推出1000元/平方米的房子,“十幾億人民都會紀念您”。于是民間有了房地產(chǎn)價格的計量單位:潘(1潘= 1 0 0 0元/平方米);以及由“sohu中國地產(chǎn)銀行”發(fā)行的印有潘石屹頭像的面值“壹潘”的買房貨幣“潘元”。
這是玩笑,卻也不僅是玩笑。除了房地產(chǎn)商與地方政府,誰不向往1潘的生活,希望玩笑結(jié)出善果?然而在中國,iPhone降到千元以下,雖遙不可及,還可拍馬一追;房價降到1潘以下,卻只能是白日做夢。夢中的我們,眼見房地產(chǎn)市場冷熱不定,房價卻始終居高不下,偶爾降一點,猶如前戲之挑逗,翻過身,則堅挺如初,令人望而生畏。這樣堅挺、膨脹下去,也許“潘”真能派上用場,房地產(chǎn)的泡沫,已經(jīng)不足用元來計價,惟有以千元(1潘)、萬元(1任———任志強之“任”,1任=10000元/平方米)為基本單位,才能生動呈現(xiàn)房價的虛榮。
當然,房價虛高,不能全怪潘石屹們。房市與房事,雖然一字之別,規(guī)則卻大不一樣。房事一般都是二人游戲,魚水之歡;房市則如三角戀,地方政府、房地產(chǎn)商、購房者三方勾心斗角、爭風(fēng)吃醋,任何二者相融如魚水,第三者必將視它們?yōu)榭艹?。譬如政府推出限購令,房地產(chǎn)商則步步驚心;假如潘石屹們真把房價降到1潘,地方政府估計就要哭鼻子;當這二者眉來眼去,購房者卻淪為無助的二奶。所謂現(xiàn)狀,就是在二奶與爛尾樓之間,無限的悲涼。
話說回來,“潘”與“潘元”,到底是潘石屹的榮耀,還是恥辱呢?按理說,姓名成為計量單位,頭像印上哪怕是一文不名的貨幣,大多時刻都是一種榮光。然而潘石屹之為潘石屹,正得益于這些年來中國的房價從1潘到數(shù)十潘的飛躍,以及民眾的腰包一天比一天干癟的殘酷。從這個意義上講,同為資本家,潘石屹與喬布斯既可比,亦不可比———喬布斯對人類的貢獻,已經(jīng)超越了“潘”和“十億”的約束,潘石屹卻依然深陷他的名字所對應(yīng)的符號之中而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