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廣锠根據(jù)“敦煌遺書”原件進行整理研究編目,把國家圖書館等收藏的敦煌遺書圖錄65冊集結出版,又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敦煌遺書數(shù)據(jù)庫建設”等。
1900年,道士王圓籙在敦煌莫高窟發(fā)現(xiàn)一個藏匿千年之久的密室——藏經(jīng)洞。洞內(nèi)藏有漢文、藏文、回鶻文、粟特文、梵文、于闐文、吐火羅文等各種文字的古代遺書數(shù)萬件,蘊含世界四大文化、六大宗教的豐富信息。其中,僅漢文遺書就有5.8萬余號。
一個世紀后,一位名叫方廣锠的中國教授,根據(jù)“敦煌遺書”原件進行整理研究編目,把國家圖書館、英國國家圖書館、臺灣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等收藏的敦煌遺書圖錄65冊集結出版,又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敦煌遺書數(shù)據(jù)庫建設”等,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太史文教授譽為“世界一流的鑒定、評判和敘述”。
方廣锠,也被學界認為是目前世界上查閱敦煌遺書原件最多的人。
埋首三十載無手機
方廣锠1948年生在上海,后隨支內(nèi)的父母去了新疆。1978年,方廣锠考取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南亞系碩士生。從1984年起,他坐上敦煌學研究的冷板凳,一坐就是30年。
方廣锠坦陳,對敦煌遺書的整理與研究,最早是“老師交代的任務”。作為原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原國家圖書館館長任繼愈的博士研究生,他的研究方向是佛教文獻學,并被要求從占敦煌遺書95%以上的佛教文獻或佛教相關文獻切入。
2004年,方廣锠被上海師范大學聘為全職教授、博士生導師。年過花甲的他不用手機,每年辟出固定時間來滬工作,大部分時間則呆在北京寓所內(nèi),成天泡在敦煌研究的浩瀚卷帙中。他一片一片地搜集,一號一號地展閱,日復一日地調(diào)查、鑒別、考訂、編目、錄文、校勘。
他說:“生命只有一次,決不能讓它白白地浪費掉。”二三十年磨出一劍,敦煌遺書整理最近兩三年才終現(xiàn)階段性成果:方廣锠等人主編《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前10冊出版,全書計劃出版100至120冊。而現(xiàn)已出版的“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總目錄”,總篇幅達2000萬字。
讓敦煌學回到故國
由于歷史原因,敦煌遺書散落世界各地,其搜集和整理工作非常艱難,為此方廣锠曾7次赴大英圖書館做學術收集工作。
期間,大英圖書館“國際敦煌項目”人員曾對方廣锠設置種種障礙,并要求他簽下“授權書”,要他同意將花了20多年心血的編目成果電子文本交給英方。對此,方廣锠給大英圖書館館長發(fā)了抗議信。最終,方廣锠得到了包括FrancesWood(吳芳思)博士在內(nèi)的多位英國學者大力支持,并將一部分成果《英國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目錄(斯6981號—斯8400號)》贈送給該館。
只要有信息、有可能,方廣锠都盡量親自調(diào)查敦煌遺書原件,足跡遍布英國、法國、俄羅斯、日本、印度等國,以及包括我國臺灣、香港地區(qū)在內(nèi)的十余省市。如今,方廣锠已查閱過5.7萬余號的敦煌遺書,離編成《世界漢文敦煌遺書總目錄》的“故國夢”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