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娛樂現(xiàn)象深入思量,我們看到其背后有著深刻復雜的原因。飯圈已經帶有排他性、侵略性、強制性、商業(yè)掠奪性,甚至有著西方文化的誘惑性。當其無休無止地延伸和滲透的時候,不僅影響青少年文化的健康成長,而且對于整個社會文化也是極具破壞性的。
青少年飯圈亞文化的走偏,危害巨大。事實上,對喜愛的所謂偶像的擁戴形成的所謂的“維護愛豆的粉絲團”,在互聯(lián)網時代已經迅速成為一個利益糾纏而排他的“飯圈”,其威脅性、危害性、脅迫性開始呈現(xiàn)出飯圈文化的出格形態(tài)。如粉絲簇擁其偶像,凜然地推開正常的人和物“雄赳赳氣昂昂”走在大路上自以為威壯;粉絲買票為其偶像送機上機,隨后又風一般奔跑退票;粉絲會在其偶像結婚的現(xiàn)場阻塞交通、危害安全,而不管不顧。更嚴重的危害是,它把更多的青少年捆綁在互聯(lián)網上,形成相互之間依賴與不由自主的抱團行為,影響社會風氣,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整個飯圈和粉絲文化的趨向使得一些青少年變成被動的、無形中被脅迫的對象,而其卻并不自知。
所謂侵略性就是由于粉絲要固守自己團體的地位,貶低他圈,推高愛豆的粉絲要不斷地為自己的團體添磚加瓦,慢慢形成了無形的“幫派”。他們在虛擬世界中形成了一個穩(wěn)固的群體,他們抗拒和排斥其他藝人、信息和思想,變得越來越自我和孤僻,更嚴重的是其在思想上形成了一種排他性、掠奪性和侵害性的意識和行為。無限忠于飯圈理念,使得他們成為一個愈演愈烈的排他性群體,并從線上一直彌漫到線下。
近年來,由于商業(yè)利益的介入,飯圈已經從自主愛戴群體變成了被動黏合群體,從不由自主卷入商業(yè)市場變?yōu)?ldquo;明目張膽”的售賣場域,粉絲為所謂飯圈團聚和所謂偶像的頂流,要無休無止地購買偶像推銷的東西,美其名曰維護和占據(jù)話題高峰。粉絲為保護自己能夠上升或者在此圈中占具地位,而不自覺地消泯個人存在的自主性,瘋狂無理由地跟風購買偶像和飯圈推送的商品,以求擺脫“被冷眼”“被迫害”。商業(yè)行為已經嚴重改變了飯圈原本是一種自覺喜愛行為的結果。無論是從偶像為維持自己的團體而采用的各種團隊脅迫的方式,還是從粉絲們既不能退出又要維持因為利益投入掛鉤而保持的地位來看都是這樣。現(xiàn)今,飯圈變成了一個緊密捆綁粉絲的某種“機構性群體”,而這種“機構性群體”存在兩種力量,一種是被吸附者,即粉絲;另一種則是盲從的維護者。這無形中會對社會文化和風氣形成很大的傷害。
同時,我們還應看到粉絲對偶像的親昵稱呼后面的侵襲性影響。外來文化的侵擾還表現(xiàn)在關于飯圈、愛豆和粉絲的稱謂上,比如飯圈的“飯”,是源于英文的fan的音譯;而偶像被稱為“愛豆”則是英文idol的音譯,意為偶像。這些稱呼,循其來源是日韓兩國對年輕偶像的稱呼,就當下青少年而言,其外來引入的風行已經是習見不察的現(xiàn)實心理趨奉。我們看到,粉絲和飯圈文化現(xiàn)象愈演愈烈,已經嚴重干擾了整個社會青少年的文化生態(tài)圈,甚至改變了一些人對世界的認知。他們眼中只有“偶像”,為“偶像”心甘情愿,甘心消費,在線上線下消耗浪費著他們自己的生活也在所不惜。我們不敢想象這種“畸形文化圈”將來作為“機構性群體”,會對現(xiàn)存秩序破壞到什么程度,從愛豆擁戴者的各種出格失態(tài)的行為中可以看出,我們對此僅有擔憂,是遠遠不夠的。
當這種飯圈次文化圈形成后,因為情感的依戀與依附,以及商業(yè)的參與和無形的脅迫,都會使粉絲排斥飯圈以外的教育而只相信一種所謂的情感牽扯,無視常態(tài)社會習俗與行為和淡漠正規(guī)的教育,這種危險性已經在彌散。其表現(xiàn)便是,所謂明星的行為舉止,已經成為導致青少年不正常行為的“感召力因素”,影響、取舍著青少年的行為準則。
這種現(xiàn)象背后,是從漠視藝術精神到攀附流量吸引力,追求“畸形文化”的彌漫;是對藝人性質的改變,不僅是對于影視藝術本質的改變,而且也是對于青少年成長的改變。所以,對于飯圈亂象的查禁風暴,我們說:終于有了對上述不良現(xiàn)象的管控,終于有了防止飯圈肆無忌憚滋長的機會,終于可以從整體文化層面扭轉左右文化潮流的不良風氣了。扭轉局面才能帶來互聯(lián)網的新變,帶來青少年亞文化的新趨向,帶來社會文化回歸常態(tài)的審美追求新態(tài)勢。(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