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公益性,政府主導
公益性也就是無償性、免費性。作為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公共圖書館建設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提供的是免費的公共圖書產品和服務,追求的是社會公共利益的最大化,體現(xiàn)的是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利益。公共圖書館的公益性取決于“市場失靈”。像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產品,盡管存在著巨大的現(xiàn)實市場需求,但是由于它們作為公共產品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導致供給方因無利可圖或利潤微薄而不愿意提供,只能由政府或政府扶持的公益組織來承擔。各級政府應當將公共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納入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組織領導、政策支持和監(jiān)督管理,落實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的建設、管理和服務。
堅持公平性,普惠共享
公平性也就是平等性、普惠性。我國憲法明確規(guī)定“平等權”是全體公民的基本權利。公共圖書館建設的公平性是指,每個讀者不論階層、職業(yè)、身份、性別、年齡、民族、地域、戶籍等等,都應該同社會其他成員一樣,在獲得公共圖書資源、享受公共圖書服務時,依法享有服務機會、服務內容、服務質量、服務過程的公平。也就是政府為人民群眾提供的公共圖書服務應該“人人有份,大體均等”。公共圖書館建設的公平性,要求政府必須逐步消除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的地區(qū)和城鄉(xiāng)之間的巨大“鴻溝”。目前我國廣大中西部地區(qū)省份與東部沿海地區(qū)省份相比,各省份的邊遠地區(qū)與中心城市相比,廣大的農村同城市相比,公共圖書館建設嚴重落后、差距很大。廣大的中西部地區(qū)省份,特別是邊遠地區(qū)和廣大農村的群眾還無法同城市居民特別是中心城市居民平等地享有公共圖書服務的機會。真正實現(xiàn)公共圖書服務的區(qū)域平等、城鄉(xiāng)平等,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各級政府應當立足實際,加強指導,統(tǒng)籌推進區(qū)域之間和城鄉(xiāng)之間公共圖書館均衡發(fā)展,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補齊基層公共圖書館建設的短板弱項,更好滿足邊遠地區(qū)和農村廣大群眾的圖書需求。
堅持基本性,底線思維
基本性也就是基礎性、一般性。人的需求的無限性和滿足人的需求的資源的稀缺性之間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優(yōu)質公共需求與政府和社會供給能力有限性之間的矛盾,決定了在很長的歷史階段里,不是所有人所有的需求都能同時同等得到滿足。政府不得不面臨的抉擇是:究竟應該優(yōu)先滿足哪些人、哪些需求?作為政府的責任,政府向人民群眾提供的是最基本的公共服務,而不是所有的公共服務;滿足的是人民群眾最基本的圖書需求而不是所有的圖書需求;維護的是人民群眾最基本的文化權益而不是所有的文化權益。在這里,我們需要劃出一道“底線”,這道“底線”就是現(xiàn)實中所有的社會公眾都迫切需要的、政府的財力物力可以承受的公共圖書需求。各級政府應當保證在這道“底線”以下的圖書需求人人都有權利、有機會獲得。而超過這道“底線”的多樣性、差異化的文化需求,公民可以通過圖書音像文化市場等有償途徑來獲取和滿足。
堅持多樣性,尊重差異
多樣性也就是差異性、不同性。公共圖書服務體系的多樣性是指,公共圖書服務的品種、層次、特色必須多樣化,以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文化需求。比如,同樣是對圖書的需求,老年人更需要養(yǎng)生保健方面的圖書,中青年更需要生產致富方面的圖書,學生更需要文化教育方面的圖書,兒童更需要動畫游戲方面的圖書,等等。各級政府在提供這些公共圖書服務時,應當盡可能地保證不同群體的這些多樣化的基本圖書需求都得到滿足。
堅持便利性,方便群眾
便利性也就是方便性、便捷性。作為面向全體人民群眾的社會公共服務,公共圖書服務應當是近距離的、容易獲取的服務。這種便利性包括公共圖書館(室)設施使用上的便利,公共圖書信息采集利用上的便利,公共圖書館服務手段上的便利、公共圖書館服務提供時間上的便利等等。各級政府應當堅持重心下移、資源下移、服務下移,加強資源整合,把優(yōu)質公共文化服務向城鄉(xiāng)基層延伸,完善群眾評價和反饋機制,提升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促進供需有效對接。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