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是春秋前期著名的政治家。他幫助桓公在齊國進行內外政改革,建立了九合諸侯的歷史偉業(yè)。與其他子書相比,《管子》最大的特點是強調以經濟手段治國理政。
管子重視農業(yè)生產,把農業(yè)收成看作社會管理的基礎。“倉廩實則知禮節(jié),衣食足則知榮辱”,這句耳熟能詳?shù)拿钥芍^管子一生治國理政的實踐總結。
同時,管子建議把人按職業(yè)分為士、農、工、商四類,不但想出各種辦法使農民人口數(shù)量最多,而且規(guī)定不許與其他三類人雜居,以便讓他們居住在遠離都市的鄙野專心務農、潛心鉆研農技。
桓公曾問管子:“怎樣做才能提高農糧產量?”管子說:“國內有沒有農業(yè)專家呀?”桓公答:“有。”管子說:“那就運用獎賞的手段吧!那些精通農業(yè)生產的人,您賞賜給他們一斤黃金。其他人就會爭著學習耕種技藝,這樣農業(yè)產量就提高了。”
桓公擔心國內的糧食流向國外,便問:“怎樣做才能讓農民多儲藏糧食?”管子說:“我今天去集市,看到有兩戶人家正新建糧倉準備儲糧,您趕快帶著玉璧去慰問他們吧。”桓公照管子的話做了。半年后,集市上建滿了大大小小的糧倉,里面堆滿了糧食。
管子解釋:“那兩戶人家,既無功于國家也無名聲于鄰里,只因偶爾建倉儲糧,得到了國君的慰問和賞賜。名與利是人們所期望得到的,一舉而名實兼得,人們不圖這個還圖什么呢?”“百姓無寶,以利為首。一上一下,唯利所處。利然后能通,通然后成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桓公看到農民一年四季辛苦忙碌卻依然貧窮,坐商行賈手不沾泥、背不負耜卻生活富有,就問詢管子有什么辦法予以調節(jié)?管子說:“糧食的價格高了,其他商品的價格就低;糧食的價格低了,其他商品的價格就高。”
桓公說:“我記得你說過,要讓商品的價格自然起伏,不能作硬性規(guī)定。”管子說:“是的,用不著給糧食定一個價格。請您命令卿大夫們修建糧倉,并下令:卿一級的大夫儲藏一千鐘糧食,大夫儲藏五百鐘糧食,列大夫儲藏一百鐘糧食,富商大賈儲藏五十鐘糧食。這樣,農民的收入就會增加了。”
桓公照管子的話做了。結果,由于眾人忙著儲藏糧食,導致糧食供給驟然緊張,糧食價格隨之猛漲。這又刺激了農民開荒種田的積極性,齊國的農業(yè)生產跟著興盛起來。
桓公說:“楚國是強國,那里的人民善于戰(zhàn)斗。我想舉兵攻伐,又擔心實力不夠。該怎樣做呢?”管子說:“那就用經濟手段代替軍事競爭吧。”管子建議,齊國可先跟楚國進行貿易往來,并高價購買楚國的野鹿。
楚王聽說這件事后,對手下人說:“金錢是貴重的東西,國家因它而維系,君王用它來實施獎賞。禽獸本是一群害物,是應當舍棄且驅逐的。如今,齊國用重金購買我們的害物,這是楚國的福分。上天就要把齊國送給楚國了。你們快告訴百姓,趕快獵取野鹿,換取齊國的金錢。”
楚國因出售野鹿,金錢頓時多得數(shù)不清,以至于不需要向人民征稅了。此時,管子對桓公說:“楚國的錢財增加了五倍,但他們的農田都荒蕪了。楚國的人民馬上就要歸順齊國。”之后,齊國封閉關卡,不再與楚國交易。
由于楚國人紛紛棄農而捕鹿,導致楚國境內農糧短缺,一石米竟然高達四百金。不少人因口糧不足而餓得匍匐在路上,不得不為了活命都投奔到齊國。在這場沒有硝煙的農糧戰(zhàn)役中,管子一舉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