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月婷婷_淫语自慰福利_欧美自拍中文字幕_狠狠噜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文章

王安石歷史人物的光彩

發(fā)稿時間:2020-01-17 15:48:02
來源:學習時報作者:李閆如玉

  王安石的詠史詩經(jīng)常涉及歷史人物,既有圣人先賢,帝王將相,也有名人名士,涵蓋多個朝代,內(nèi)容廣泛。作者通過對不同背景、身份人物的刻畫和評價,寄寓了對于不同人物的態(tài)度和感情。

  對圣賢的推崇

  王安石少時跟隨父親宦游各地,接觸到一些社會現(xiàn)實。受家庭和環(huán)境的影響,身上有濃厚的儒家精神,青年時便“欲與稷契遐相希”,立志高遠。上欲以身報國,致君堯舜,下愿百姓富足,安居樂業(yè)。雖然晚年時受佛禪思想影響較大,但儒者的憂樂情懷仍然貫穿著他的一生。這樣,王安石自然就對儒家圣賢特別推崇,曾不止一次在詩中表達了對圣人的贊美。如《孔子》:

  圣人道大能亦博,學者所得皆秋毫。雖傳古未有孔子,蠛蠓何足知天高。桓魋武叔不量力,欲撓一草搖蟠桃。顏回已自不可測,至死鉆仰忘身勞。

  王安石對孔子極度崇拜,認為其“道大能亦博”,而古今學者所學所得,都只不過是區(qū)區(qū)秋毫而已,是如何都比不上的?;隔s是春秋時期宋國的司馬,曾想要殺掉孔子,怕孔子來宋后會取代他的權勢;武叔是魯國司馬,曾詆毀過孔子。在王安石看來,此二者的行為無異于以小草撼動蟠桃,不自量力。

  再如《悲哉孔子沒》一詩:悲哉孔子沒,千歲無麒麟。蚩蚩盡鋤商,此物誰能珍?漢武得一角,燔烹誣鬼神。更以鑄黃金,傳夸后世人。

  認為孔子之賢世間再無,后人望塵莫及。體現(xiàn)了儒家圣賢在王安石心中的崇高地位。

  此外,王安石對孟子也頗為推許:沉魄浮魂不可招,遺編一讀想風標。何妨舉世嫌迂闊,故有斯人慰寂寥。

  王安石一直以孟子為楷模,并將其視為自己隔代的知音。和孟子相似的境遇,讓王安石得到了心靈上的寬慰;讀孟子的“遺編”,也讓王安石找到了與自己思想上的契合點。由此他認為,不必為世間流俗之言所困擾,因為尚有知己相知。整首詩頗有“微斯人,吾誰與歸”的意味,在追想當中表達了對孟子的認同和贊美。同樣體現(xiàn)這一思想感情的,還有王安石青年時答復歐陽修的詩:“欲傳道義心猶在,強學文章力已窮。他日若能窺孟子,終身何敢望韓公?”通過對歐陽修贊賞自己的婉轉回答,明確表達了自己愿追隨孟子,傳行道義。

  王安石詠史詩中,對孔孟等圣賢都持以崇敬和向往的態(tài)度,體現(xiàn)了其身上濃厚的儒家精神和自愿繼承、發(fā)揚孔孟之道的遠大志向。

  對名臣的贊頌

  王安石的詠史詩中,有一部分是對歷史上名臣的贊頌,這些人物通常是為世人所公認的良將、治世之臣。如張良、韓信、諸葛亮等等。如《張良》一詩:

  留侯美好如婦人,五世相韓韓入秦。傾家為主合壯士,博浪沙中擊秦帝。脫身下邳世不知,舉國大索何能為。素書一卷天與之,谷城黃石非吾師。固陵解鞍聊出口,捕取項羽如嬰兒。從來四皓招不得,為我立棄商山芝。洛陽賈誼才能薄,擾擾空令絳灌疑。

  張良是漢高祖劉邦的謀臣,漢朝的開國元勛之一。詩中,王安石對張良的事跡作了簡單的回顧,對其才能大加贊賞。寫張良擒拿項羽時,不無夸張地說好似是在捕一個嬰兒。商山四皓從不輕易出山,即使是君王親自相招也未能如愿。而現(xiàn)在四翁卻肯為了張良而入世。詩作結尾又認為,即使是作者同樣歌詠過的賈誼,也不能與張良相比。詩中通過一系列的敘述和描寫,突出了張良卓越的才能和個人魅力。

  王安石對與張良同時代的韓信也給予了正面評價:

  韓信寄食常歉然,邂逅漂母能哀憐。當時噲等何由伍,但有淮陰惡少年。誰道蕭曹刀筆吏,從容一語知人意。壇上平明大將旗,舉軍盡驚王不疑。捄兵半楚濰半沙,從初龍且聞信怯。鴻溝天下已橫分,談笑重來卷楚氛。但以怯名終得羽,誰為孔費兩將軍?

  韓信與張良、蕭何同為“漢初三杰”,是漢朝的開國功臣,也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軍事家、統(tǒng)帥。詩中先寫韓信的生平。少年家貧,得老婦施舍才能勉強度日,還曾受胯下之辱。但后來由于蕭何的賞識,得以在沙場上施展才華,屢立戰(zhàn)功,終于成為為漢王朝的建立立下不朽功勛的大將。王安石通過對韓信身世和卓越才能的描寫,突出了他對韓信及他所立下功業(yè)的稱許。

  從王安石對歷史上名臣的贊頌中,可以看出他對英雄良將的認可和對自身的期許。

  借人物抒己懷

  出現(xiàn)在王安石詠史詩中的人物,往往并不是單純的贊美或歌詠,更多的是作者自身精神的寄托,以及內(nèi)在的理想追求的表達。如《杜甫畫像》:

  吾觀少陵詩,為與元氣侔。力能排天斡九地,壯顏毅色不可求。浩蕩八極中,生物豈不稠。丑妍巨細千萬殊,竟莫見以何雕鎪。惜哉命之窮,顛倒不見收。青衫老更斥,餓走半九州。瘦妻僵前子仆後,攘攘盜賊森戈矛。吟哦當此時,不廢朝廷憂。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寧令吾廬獨破受凍死,不忍四海寒颼颼。傷屯悼屈止一身,嗟時之人死所羞。所以見公畫,再拜涕泗流。惟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從之游。

  李壁評:“公不喜李白詩,而推敬少陵如此,特以其一飯不忘君,而志常在民也。”王安石在心懷天下蒼生的思想感情上,與杜甫達到了高度契合,因此十分推敬杜甫,也借此抒寫自己同樣的志向。杜甫受到的打擊以及生活的艱難困頓,都沒有使他忘記對百姓的關心,從而彰顯了其心憂天下蒼生的博大胸懷。寫杜甫,就是寫自己的理想和對理想的追求。借對杜甫偉大精神的推崇,表達自己愿膏澤斯民而大濟天下的心愿。

  再如《賈生》一詩:一時謀議略施行,誰道君王薄賈生?爵位自高言盡廢,古來何啻萬公卿。

  這首詩同樣是借賈生來喻自己。賈誼一生雖受讒遭貶,未登公卿之位,但他以其遠見卓識和精辟獨到的政論和建議,還是受到了文帝一定的重視。王安石在詩中根據(jù)這一史實,褒揚文帝稱贊賈生,認為歷史上爵位甚高而所言不被采納的人不在少數(shù),賈誼其實是幸運的。這與王安石自身的經(jīng)歷相合。宋神宗即位后力排眾議,重用王安石,對其頗為欣賞,二人還共同開展了震古爍今的熙寧變法。即使眾人非難甚多,神宗也處處維護著王安石。此詩即是以古喻今,借前朝之事抒自己之情,以文帝和賈生喻自己與神宗的關系,表達了對神宗知遇之恩的感念。

  王安石這類詠史詩,借寫人物抒發(fā)自己的抱負,體現(xiàn)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不同側面?!?/p>

友情鏈接:

中國政府網(wǎng)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 人民網(wǎng) 新華網(wǎng) 中國經(jīng)濟體制改革研究會 騰訊網(wǎng) 搜狐網(wǎng) 光明網(wǎng) 中國改革論壇 中國新聞網(wǎng) 澎湃新聞網(wǎng) 鳳凰網(wǎng) 經(jīng)濟參考網(wǎng) 人民論壇網(wǎng) 中宏網(wǎng) 千龍網(wǎng) 網(wǎng)易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 北青網(wǎng) 中國記協(xié)網(wǎng) 求是網(wǎng) 國家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辦公室 央廣網(wǎng) 中國青年網(wǎng) 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 中國日報網(wǎng) 中國人大網(wǎng) 中國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