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月婷婷_淫语自慰福利_欧美自拍中文字幕_狠狠噜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文章

《大學》之道及其三個向度

發(fā)稿時間:2019-11-18 10:27:53
來源:學習時報作者:孔祥安

  《大學》作為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原是《禮記》中的一篇,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未能引起儒者的特別注意和關注。從唐朝時期韓愈、李翱推崇《大學》《中庸》以來,它才逐漸被一些儒者所重視。迨至宋朝著名的理學家、儒學集大成者朱熹將其編入“四書”,便與《論語》《孟子》《中庸》作為儒家經(jīng)典著作,且居“四書”之首,確立了其在儒家經(jīng)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漢代儒學大師鄭玄認為,《大學》是一門教人為政的大學問。他說:“大學者,以其記博學可以為政也。”朱熹則說:“大學者,大人之學也。”在中國古代,人生8歲入小學,“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jié),禮樂、射御、書數(shù)之文”;15歲入大學,“教之以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所謂“大學”,一是指古代的一種學制,與小學相對;二是指“大人之學”,即“為政的大學問”,學習“修齊治平”之道。無論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學制,還是作為一種“大人之學”,其核心都是指向儒家所說的“修己安人”“修齊治平”之道。

  《大學》將“修身”作為儒家整個道德修養(yǎng)所說的理論核心和價值追求,視“修身”為個體“治平天下”的邏輯起點?!洞髮W》開宗明義,明確提出“三綱領”“八條目”。“三綱領”是“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明明德”強調(diào)“明德”,關鍵在“自明”;“新民”重在“作新民”,強調(diào)率先垂范;“止于至善”是個體追求的理想目標和處世原則,突出的是一種盡善盡美的自我素養(yǎng)和人生境界。“八條目”則為個體指明了進德修業(yè)的具體方法和步驟。其中,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是個體的內(nèi)在修養(yǎng);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個體的外在事功。而修身是聯(lián)系兩者的橋梁和紐帶,處于“三綱八目”的核心和關鍵環(huán)節(jié)。所以儒家強調(diào)說:“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從而,為個體指出了一條人格完善和建功立業(yè)的人生路向,這或許正是朱熹推崇《大學》的真正目的和重要原因。

  朱熹認為,“某要人先讀《大學》,以定其規(guī)模;次讀《論語》,以立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fā)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如果將“四書”相互做以比較,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大學》容易學習和理解,并有“定其規(guī)模”“修身治人底規(guī)模”的作用,用程子的表述就是“初學入德之門也”,是初學者進德修業(yè)的門徑。其實,《大學》不止于此?!洞髮W》所說的“大學之道”,不僅為個體指明了道德修養(yǎng)的路向以及“治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目標,而且還是一個儒者畢生對其理想人生目標的孜孜不倦追求和向往。從這一意義上說,無論是一個小學生,或者作為一個高等教育機構的大學,還是一個準備擔當或許正在擔當社會責任的“大人”,理應學習、感悟和傳承“大學之道”,從而培育、確立和踐行須臾不可或缺的人生觀、價值觀。那么《大學》之道,至少具有三個十分重要的向度。

  中小學生應讀《大學》

  中小學時代是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啟蒙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不僅影響甚至還決定著他們未來價值觀念的養(yǎng)成。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少年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小孩子猶如一張白紙,涂上什么顏色也就具有了什么色調(diào)。宋代理學家認為,《大學》是“初學入德之門”,可“以定其規(guī)模”。這種傳統(tǒng)價值教育與現(xiàn)代的知識教育雖不盡相同,但與培養(yǎng)未來社會合格建設者的目標是相一致的,符合人們常說的“成才先成人”的育人觀念。這對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合格人才,可以給予正確的指導。通過學習《大學》,能讓中小學生明白為學次第和進德修業(yè)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和人生目標、啟發(fā)其內(nèi)在的責任和擔當意識;同時給他們的人生涂上明亮的底色,使他們“知其所止”,有所為、有所不為,明辨是非,為日后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和價值觀念打下堅實基礎。

  大學應注重加強價值教育

  今天的“大學”作為高等教育的機構,應汲取傳統(tǒng)儒家“大學之道”的思想精華,真正做到價值教育與技能知識教育的有機結合。中國很早就有高等的教育機構太學,后來叫國子監(jiān),是培養(yǎng)人才的地方,所用教材是“四書五經(jīng)”。今天的“大學”,是從西方移植過來的。如1895年創(chuàng)辦的京師大學堂,就是中國第一所現(xiàn)代性的大學,它是北京大學的前身。從此,大學就從“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到“在明明理,即科學的‘理’、‘新知’;在止于至真,即‘真理’”的轉(zhuǎn)變。“四書五經(jīng)”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最根本的東西,地位一落千丈,淪為科學的附庸。中國大學出現(xiàn)重科學、輕人文的現(xiàn)象。這種重科學、輕人文的教育,導致大學價值教育的缺失。大學生走出校門,可能是一個技術能手或者高水平的操作員,卻不具備儒家所說的“修齊治平”的人生修養(yǎng)和境界,大學生是非觀念淡薄。如此下去,很難想象未來社會是一個什么樣子?為此,我們有必要將儒家的“大學之道”植入現(xiàn)代大學教育,做到知識教育與價值教育有機結合,以培養(yǎng)更多品學兼優(yōu)、德才兼?zhèn)涞暮细竦纳鐣髁x建設者。

  “大人”應以 《大學》為價值坐標

  從古到今,“大人”雖包含有多種含義、指代不同的人或人群,但其所要求的道德素養(yǎng)這一內(nèi)在的決定性是一直未變的。朱熹所說的“大人之學”,就是強調(diào)一個人如何做一個“大人”、做一個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只因《大學》的“三綱領”“八條目”給個體指明了修身做人的路徑、人生價值的目標,所以朱熹才力倡“學問須以大學為先”。如從鄭玄所說的“大學”是一門教人為政的大學問和朱熹所講的“教之以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的角度講,則直接指向了社會管理者,即傳統(tǒng)意義上的為政者。用現(xiàn)代的話說,《大學》就是黨員領導干部應該學習的“大學問”。學習和感悟“大學之道”,理解和把握其“三綱八目”所蘊含的進德修業(yè)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可以讓領導干部樹立“修己安人”“平治天下”的人生價值追求,激發(fā)他們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儒家強調(diào)“政者,正也”“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認為為政者不僅僅是一個社會的管理者,更是一個道德的楷模、做人的榜樣。那么,提倡今天的領導干部讀《大學》,不僅十分必要,而且還不過時。從一般意義而言,人生或許達不到儒家所理想的“平治天下”的宏偉目標,但完全可以做到“窮則獨善其身”的自我人格完善,保持“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的人生態(tài)度,實現(xiàn)“修己以敬”的人生價值追求,成為一個文質(zhì)彬彬的君子。那么,學習《大學》亦十分必要??傊?,《大學》所講的是一個人道問題、人生價值問題,是人類社會的一個永恒主題。它像燈塔,時刻給人指引人生航向;它像坐標,時刻矯正人所處價值方位。

  回望歷史,儒學已跨越了2000多年。但是,當我們再次重溫《大學》、用心感悟“大學之道”之時,內(nèi)心總有一種強烈的震撼、肩上總有一份沉重的擔子。它給人以生命的力量、前進的目標,指明了生命的價值意義所在。毫無疑問,這是一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應予以很好傳承和弘揚。

友情鏈接:

中國政府網(wǎng)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 人民網(wǎng) 新華網(wǎng) 中國經(jīng)濟體制改革研究會 騰訊網(wǎng) 搜狐網(wǎng) 光明網(wǎng) 中國改革論壇 中國新聞網(wǎng) 澎湃新聞網(wǎng) 鳳凰網(wǎng) 經(jīng)濟參考網(wǎng) 人民論壇網(wǎng) 中宏網(wǎng) 千龍網(wǎng) 網(wǎng)易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 北青網(wǎng) 中國記協(xié)網(wǎng) 求是網(wǎng) 國家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辦公室 央廣網(wǎng) 中國青年網(wǎng) 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 中國日報網(wǎng) 中國人大網(wǎng) 中國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