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月婷婷_淫语自慰福利_欧美自拍中文字幕_狠狠噜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文章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來自哪里

發(fā)稿時間:2019-09-09 14:56:12
來源:學習時報作者:賈利軍 于慧勇

  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讓中國共產黨人如此頑強有力?雖歷經曲折磨難,卻始終屹立不倒,而且越發(fā)顯示出生機勃勃的活力。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未忘記自己奮斗的初衷,始終未改變對人民的赤子之心,所以才贏得人民長久的衷心擁護和堅定支持。那么,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來自哪里?

  來自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的深刻理解和堅定信仰。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近代以來的中華民族災難深重,無數(shù)優(yōu)秀人物奮斗犧牲、前仆后繼,努力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但直到找到馬克思主義這個最好的武器,中國革命的面貌才煥然一新。對于馬克思主義真理和共產主義理想的堅定信仰和無比熱愛,有著數(shù)不清的感人故事。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的時候全神貫注、廢寢忘食,誤把墨水當紅糖水喝了竟渾然不覺,還連說“可甜了可甜了”。當南昌起義后僅剩下一支隊伍,朱德鏗鏘有力地告訴大家“中國革命終會成功”,挽留下了800人的隊伍,為中國革命事業(yè)保留下珍貴的火種,支撐朱老總的正是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必勝信念。當年一批批革命志士接受馬克思主義真理后為之傾倒、信仰終生,哪怕赴湯蹈火、流血犧牲也在所不惜,顯示出真理和信仰的無窮力量。我們黨是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政黨,無論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和丟掉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色,要始終高揚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將“為絕大多數(shù)人謀利益”的偉大事業(yè)進行到底。

  來自與最廣大人民群眾的血脈相連和同心同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黨的根本宗旨。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是我們黨帶領人民取得革命勝利的根本保證,也是我們戰(zhàn)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古今中外,還沒有一個政黨像中國共產黨這樣與人民的命運如此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人民”二字在中國共產黨人的心中永遠力重千鈞。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中這樣闡述黨和人民的關系,“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中國人民正在受難,我們有責任解救他們,我們要努力奮斗。要奮斗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常發(fā)生的。但是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shù)人民的痛苦,我們?yōu)槿嗣穸?,就是死得其所?rdquo;我們的黨來自人民,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始終堅持群眾觀點、走群眾路線,所以總能組織動員最廣大人民群眾凝聚起磅礴的偉力,戰(zhàn)勝一切挑戰(zhàn)、不斷創(chuàng)造歷史。陳毅元帥曾形象地說,“淮海戰(zhàn)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當時解放區(qū)的老百姓發(fā)出“傾家蕩產、支援前線”的口號,出現(xiàn)浩浩蕩蕩的小推車向前線運送物資的壯觀場面,據(jù)統(tǒng)計,共出動民工543萬人,向前線運送糧食達4.33億斤,成為解放軍在敵強我弱情況下取得全面勝利的關鍵因素,這個真實故事是對“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最好注解。到今天,中國共產黨人將繼續(xù)傳承紅色基因、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秉持人民至上、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理念,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

  來自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延續(xù)和發(fā)揚光大。中華文明是世界幾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沒有中斷延續(xù)而發(fā)展至今的文明。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一個民族的根,在5000多年文明發(fā)展中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國人民最深層的精神追求,為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歷史和現(xiàn)實都證明,中華民族有著強大的文化包容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片土地上生長起來的最優(yōu)秀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具有高度的文化和理論自覺,既準確認識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先進性從而用來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又特別善于根據(jù)中國實際與時俱進、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不斷賦予其嶄新的時代內涵。近代以來,唯獨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日益根深葉茂,從文化的角度看,不能不說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文化有著更為普遍、更為深刻的契合性。如馬克思主義的人民立場與中國自古以來形成的崇仁愛、重民本、求大同的理想,馬克思主義實踐的觀點與中國古人強調的“知行合一”哲學思想等,在價值追求及認識論、方法論上都具有內在一致性,這樣的例證還有很多。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指導下,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有力弘揚者,讓中國精神、中國智慧、中國道路顯揚于世界民族之林。

友情鏈接:

中國政府網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 人民網 新華網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 騰訊網 搜狐網 光明網 中國改革論壇 中國新聞網 澎湃新聞網 鳳凰網 經濟參考網 人民論壇網 中宏網 千龍網 網易 中國教育新聞網 北青網 中國記協(xié)網 求是網 國家互聯(lián)網信息辦公室 央廣網 中國青年網 中國經濟網 中國日報網 中國人大網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