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30年代出版的《大眾哲學》,影響之大,如雷貫耳。據(jù)說蔣介石退到臺灣后,在理論總結(jié)方面多次提到,我不是敗給中共的軍隊,而是敗給艾思奇先生的《大眾哲學》。他要求部下包括他的孩子好好研讀《大眾哲學》。蔣介石的話從一個側(cè)面證明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威力。2014年9月,在《大眾哲學》發(fā)表80周年之際,人民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聯(lián)合出版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王偉光院長主編的《新大眾哲學》。該書7卷本,80多萬字,以當年“大眾哲學”的方式對現(xiàn)實做出世界觀方法論的解答,契合了時代的新需要、人民的新期待、黨和國家的新要求。該書出版3年來,深受歡迎,頗多好評。為進一步方便廣大讀者學習,2017年11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了王偉光刪改主編的《新大眾哲學(簡明本)》,全書30萬字,簡明扼要,亮點紛呈。
該書分總論、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歷史觀等5篇,將重大理論與現(xiàn)實問題提升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高度加以分析與闡明,在回答重大理論與現(xiàn)實問題的過程中,力求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時代化、中國化和大眾化,在新的條件下解釋世界引領(lǐng)發(fā)展。這是歷史賦予哲學的重要責任,也是《新大眾哲學》自覺肩負的時代使命。
在表述方式上,該書避免純粹的抽象思辨和老舊教科書式的照本宣科,讓馬克思主義哲學“講中國老百姓的話”,追求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簡潔明快,讓大眾好看、好學、好用。該書有個特點,在大多章節(jié)的前面,有一個故事作引子,如“信息論”這一章里,有“情報拯救了以色列”“蜻蜓低飛與天要下雨”“沒有駕照的人也可以開車了”等故事,在“照辯證法辦事”一章里,有“怎樣練就‘火眼金睛’?”“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成功”“蝴蝶效應(yīng)與彩票中獎”等故事。這些故事娓娓道來,引人入勝。從故事里引出哲理,使文論表達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從而使高深的學理返璞歸真,為大眾掌握,為大眾所用。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人民利益,他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從黨的十九大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要不斷改善民生,使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習近平總書記為何這樣重視人民利益呢?該書在《利益分析法》這一章里表達了獨到見解,認為“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fā),是馬克思主義利益觀的基本點”“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民生重于一切。如果順應(yīng)人民的利益,重視民生,那么便會推動歷史的進步;如果與人民的利益背道而馳,無視民生,那么人民便會維護自己的利益,同違背人民利益的行為作斗爭”。民生要求與歷史發(fā)展的必然性相一致,能否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的擁護,是國家興衰成敗的關(guān)鍵。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制定政策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各級干部對此要有清醒認識和行動自覺。
關(guān)于歷史的必然性與人的選擇性,該書也有精彩論析,指出:歷史過程就是社會歷史的客觀規(guī)律的作用和人的主體活動的統(tǒng)一,是客觀必然性與主體能動性、辯證決定與主體選擇的統(tǒng)一。我們既要尊重客觀規(guī)律,順應(yīng)歷史潮流,又要發(fā)揮人的認識、選擇能力,在多種可能性空間,選擇符合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發(fā)展道路。中國的崛起是歷史必然,但我們不能坐等這個“必然”,而要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學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好馬克思主義哲學,萬眾一心,勇于擔當,積極作為,埋頭苦干,方能把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中國夢”變成美麗的現(xiàn)實。這是《新大眾哲學》給讀者的一個重要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