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月婷婷_淫语自慰福利_欧美自拍中文字幕_狠狠噜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文章

拱極城何時改名為宛平城

發(fā)稿時間:2017-12-19 15:38:58
來源:北京晚報作者:高世良

  盧溝橋東頭有一座大家非常熟悉的古城:宛平城。北京歷史上曾有宛平縣,有些人誤以為它就是當年宛平縣的縣城,這種說法不全對。其實,這座古城在成為宛平城之前的數(shù)百年間,有著自己的名字:拱極城。聽名字,就知道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城市。到了民國后,因為特殊的歷史,這里才成為宛平縣公署的駐地,并得名宛平城。

  宛平城,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建成,當時稱拱極城。它是為應付農(nóng)民運動和清軍的進攻而建,是捍衛(wèi)北京的橋頭堡。永定河圍繞北京西部和南部流淌,盧溝橋是金代明昌三年(1192年)建成,當時是永定河上惟一的橋梁,是出入北京的咽喉要道。因此,盧溝橋及拱極城在軍事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城東西兩門與橋面為一直線,橋城相連,儼若雄關(guān),有“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之勢。

  1981年8月在宛平城西門洞地下發(fā)掘出一枚鐘形銀牌。銀牌銘文為“敕令”(即皇帝下達的命令):“欽差分守真、保、涿、易、龍、固等處地方,詳查臺垣、火具、清軍募練兼山西開采事物、督理拱極城工,御馬監(jiān)太監(jiān)武俊。崇禎拾叁年叁月上吉日立。”這是崇禎皇帝任命武俊官職的腰牌,證明拱極城為武俊所建。銘文提到的“真、保、涿、易、龍、固”等地名,即真定(今正定)、保定、涿州、易州、龍門衛(wèi)(指今河北省赤城縣龍關(guān)鎮(zhèn)地區(qū),唐代稱龍門縣,明代置龍門衛(wèi))、固安。

  拱極城當初是為軍事目的而建,為屯兵之用,因而它的形制與普通縣城有區(qū)別:拱極城規(guī)模較小,有“斗城”之名,東西長640米,南北寬320米,總面積20.5公頃。城墻基礎(chǔ)鋪六層條石,上面砌磚,內(nèi)部填實黃土和碎石,頂上再鋪面磚三層。城體緊湊而嚴密,防護性極強。一般縣城有東西南北四個城門,而拱極城只有東西兩個門,并設(shè)有甕城和城樓。拱極城東門曰“順治”,西門曰“威嚴”。城墻頂上四周外側(cè)有矮墻垛口,上有望孔,下有射眼,垛口上還有一層蓋板。這樣既可以掩體,又可以拒敵,敵強時可以拒守,敵弱時亦可出擊。

  該城沒有一般縣城的大街小巷、市場、鐘鼓樓等設(shè)施。拱極城在明清兩代皆為駐兵之所。清朝在這里曾設(shè)參將官銜,衙門的位置在城內(nèi)正中路北,參將是僅次于總兵、副總兵的職務(wù),平時統(tǒng)轄本部軍士1500人左右,并能調(diào)動外地駐軍。當?shù)赜惺赘柚{:“小小屯兵拱極城,城門三百三十釘,城上三百三十個垛口,城內(nèi)三百三十個兵。”

  那它是什么時候得名宛平城的呢?這里就要說說宛平縣的歷史。明永樂元年(1403年),北平府改為順天府,轄宛平和大興兩縣。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明朝遷都北京,大興和宛平為依郭京縣(國都所轄之縣)。清代,宛平和大興仍為依郭京縣,隸屬順天府。當時,北京以前門大街中軸線為界,東面為大興縣,相當于現(xiàn)在的東城區(qū),縣衙在交道口附近的大興胡同內(nèi)。西面為宛平縣,相當于現(xiàn)在的西城區(qū),縣衙在地安門西面東官房。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1928年,南京政府決定將北京改為北平,原屬各縣并入河北省。北京城內(nèi)的宛平縣公署,遷至盧溝橋邊的拱極城內(nèi),從這時起,宛平縣離開了北京城,拱極城始稱宛平城。1930年,城東的大興縣署遷到北京城南的黃村,從此大興就成了北京的一個郊區(qū)縣。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后,宛平縣政府遷至長辛店鎮(zhèn)。1952年7月宛平縣制撤銷,轄區(qū)劃歸北京市。如今,宛平城現(xiàn)屬豐臺區(qū)管轄。

  宛平城地區(qū)現(xiàn)有盧溝橋、岱王廟、興隆寺、龍王廟、石景山廳水志(水尺)、宛平縣署等10多處古跡。

  岱王廟位于盧溝橋西端路北,是明代建筑,現(xiàn)存二層戲樓和一座券門,該廟存有古槐三棵:門口一棵用鐵欄桿圍著;券門里兩棵在雜亂擁擠的小平房空隙中生長。興隆寺位于城內(nèi)大街路北,今盧溝橋交通支隊駐地,現(xiàn)只存東配殿。大王廟位于盧溝橋南7公里的北天堂村,建于光緒十七年(1891年),近年進行了重修。此廟現(xiàn)存“北上二號漫口合龍碑”、乾隆欽賜赦免郎世寧碑、馮玉祥修堤碑、張作霖修路碑等。石景山水志位于宛平城西門往北1.5公里處,這里保存著我國歷史上最早的水尺。水尺是觀測河流水位的標尺。史載,清雍正八年(1730年),在盧溝橋北設(shè)立水志觀測水位,對永定河流量進行測量。后來,水志只見于史籍,不見實物。1973年,在盧溝橋一帶挖出一塊石碑,上面刻有“石景山廳”,刻字處正是當時監(jiān)視水情的“水志”部位。1984年在此地繼續(xù)施工時發(fā)現(xiàn),該水尺以大塊條石砌成,有水志24級,現(xiàn)上露14級,其余10級為河床淤積?!?/p>

友情鏈接:

中國政府網(wǎng) 國務(wù)院新聞辦公室 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 人民網(wǎng) 新華網(wǎng) 中國經(jīng)濟體制改革研究會 騰訊網(wǎng) 搜狐網(wǎng) 光明網(wǎng) 中國改革論壇 中國新聞網(wǎng) 澎湃新聞網(wǎng) 鳳凰網(wǎng) 經(jīng)濟參考網(wǎng) 人民論壇網(wǎng) 中宏網(wǎng) 千龍網(wǎng) 網(wǎng)易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 北青網(wǎng) 中國記協(xié)網(wǎng) 求是網(wǎng) 國家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辦公室 央廣網(wǎng) 中國青年網(wǎng) 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 中國日報網(wǎng) 中國人大網(wǎng) 中國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