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月婷婷_淫语自慰福利_欧美自拍中文字幕_狠狠噜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文章

諸葛亮并不是“伯樂”

發(fā)稿時間:2017-11-02 13:52:08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作者:張劍鋒

  核心提示:那么造成蜀漢人才曇花一現(xiàn),后繼無人的原因是什么呢?韓愈說得好,“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確是這樣,有沒有人才其實并不是問題,問題在于有沒有人能去發(fā)現(xiàn)并使用這些人才。而令人遺憾的是,諸葛亮并不是一個“伯樂”。

  “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杜甫的千古絕句道出了人們對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敬佩與惋惜之情。然而,距“星殞五丈原”并沒有多久,劉禪就向兵臨城下的鄧艾自縛而降,諸葛亮苦心經(jīng)營的蜀漢政權(quán)宣告滅亡。這樣的結(jié)局似乎與諸葛亮足智多謀的形象太不相稱。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qū)е铝耸駶h的最終滅亡呢?

  南宋著名學(xué)者陳亮說:“吾嘗論孔明而無死,則仲達敗,關(guān)中平,魏可舉,吳可并”,“天不相蜀,孔明早喪”,因而蜀漢才滅亡的。

  應(yīng)該說“人才說”是比較能擊中要害的,在當時各方實力懸殊但并非天差地別的情況下,最終誰能取勝取決于誰擁有更多、更優(yōu)秀的人才。陳亮將一切歸結(jié)于諸葛亮的早死,雖然可能犯了將問題簡單化的錯誤,但也說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諸葛亮一死,西蜀再也沒有了第二個諸葛亮。人才的匱乏,造成了蜀漢的敗亡。

  縱觀蜀漢政權(quán)的發(fā)展史。初期盡管劉備失勢落魄,幾度全軍覆沒,但總有一幫文臣武將舍命相隨。到了全盛時期,蜀漢武有“五虎上將”與魏延等人,文有臥龍、鳳雛、法正、馬良、蔣琬、費祎等人,可謂盛極一時,蜀漢政權(quán)的實力此時也達到了頂峰。然而盛世一過,隨著劉備和一批將領(lǐng)謀士的去世,卻沒能有新的人才出現(xiàn),蜀漢也就人才凋零了。直弄得“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雖有一個姜維也無濟于事。到了鄧艾偷渡陰平,出現(xiàn)在成都城外的時候,城中空有兵馬數(shù)萬,竟無人能出面主持大局,只得開城迎降,真正可悲可嘆!

  那么造成蜀漢人才曇花一現(xiàn),后繼無人的原因是什么呢?

  韓愈說得好,“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確是這樣,有沒有人才其實并不是問題,問題在于有沒有人能去發(fā)現(xiàn)并使用這些人才。而令人遺憾的是,諸葛亮并不是一個“伯樂”。

  說句良心話,諸葛亮還是很重視人才的。他在《將苑》中提出了考察人才的7條標準:“一曰,間之以是非而觀其志;二曰,究之以辭辯而觀其變;三曰,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四曰,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六曰,臨之以利而觀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觀其信”。應(yīng)該說,這是一套很完整、很系統(tǒng)、很全面的考察人才的標準。但問題也就出在這上。諸葛亮“明察則短而必見,端方則有瑕而必不容”,但問題是“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孔明自己幾乎是個完人了,因而也總想用完人的標準去要求別人。但天下哪有那么多完人?絕大多數(shù)人才總有這樣那樣的毛病,求全責備,就會“以二卵棄干城之將”,“以寸朽棄連抱之材”,最終一無所得。

  魏延長于奇謀,英勇善戰(zhàn),有獨立指揮大兵團作戰(zhàn)的才能。而孔明卻抓住他“不肯下人”的缺點不放,始終用而不信,最后還要弄點小花招,非激反了他,再殺掉不可。馬謖本是個頗有見地的參謀型人才,但在實戰(zhàn)上顯然還缺乏經(jīng)驗。而孔明卻偏偏一下子就把他放到一個獨當一面的關(guān)鍵場合上去與優(yōu)勢魏軍作戰(zhàn),一旦失敗,就死心眼的非要殺了不可。其實斬首可明軍法,軍棍、革職、徒流就不能明軍法?難道真的非采取那樣極端的做法不可嗎?李嚴長期鎮(zhèn)守白帝城,負責東方防務(wù),本是個有用之才。只因一次運糧不及時,又文過飾非,就被孔明一棒子打倒,再不錄用,直到最后大哭病死。

  劉備、曹操等人在這方面就要遠遠勝過孔明。龐統(tǒng)在耒陽縱酒百日,不理政務(wù)。劉備就沒有來個“醉之以酒而觀其性”,開除了事,而是派張飛、孫乾去考察實際情況,在了解到龐統(tǒng)確有過人之能后,立即委以重任。法正在西川原多有行為不端之處,而劉備不拘小節(jié),信之用之,在爭奪漢中的戰(zhàn)斗中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還有驕傲自大的關(guān)羽,縱酒壞事的張飛……這些人若是到諸葛亮手里,能否發(fā)揮那么大的作用恐怕就得打個問號。就是孔明自己,要是劉備非要先按那7條好好審察一番不可,恐怕也得一輩子在家種地了?!?/p>

友情鏈接:

中國政府網(wǎng) 國務(wù)院新聞辦公室 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 人民網(wǎng) 新華網(wǎng) 中國經(jīng)濟體制改革研究會 騰訊網(wǎng) 搜狐網(wǎng) 光明網(wǎng) 中國改革論壇 中國新聞網(wǎng) 澎湃新聞網(wǎng) 鳳凰網(wǎng) 經(jīng)濟參考網(wǎng) 人民論壇網(wǎng) 中宏網(wǎng) 千龍網(wǎng) 網(wǎng)易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 北青網(wǎng) 中國記協(xié)網(wǎng) 求是網(wǎng) 國家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辦公室 央廣網(wǎng) 中國青年網(wǎng) 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 中國日報網(wǎng) 中國人大網(wǎng) 中國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