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月婷婷_淫语自慰福利_欧美自拍中文字幕_狠狠噜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文章

訴訟制度改革力促司法公正高效

發(fā)稿時間:2017-08-28 14:54:28
來源:經濟日報作者:記者 李萬祥

  黨的十八大以來,司法機關依法糾正多起重大冤假錯案,讓罪刑法定、疑罪從無、非法證據排除等原則廣為人知。這些司法觀念的重大轉變來自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的得力部署,來自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不懈追求。

  防范冤假錯案是底線標準

  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對原審被告人聶樹斌故意殺人、強奸婦女再審案公開宣判,宣告撤銷原審判決,改判聶樹斌無罪。

  司法審判中有“100-1=0”的說法,即一個錯案的負面影響足以摧毀九十九個公平裁判積累起來的良好形象。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底線標準就是要切實防范冤假錯案。

  5年來,司法機關依法糾正重大冤假錯案34件,依法宣告3700多名被告人無罪。2016年,檢察機關對偵查機關不應當立案而立案的,督促撤案10661件;對不構成犯罪或證據不足的,不批準逮捕132081人、不起訴26670人。

  反思已發(fā)現(xiàn)和糾正的冤假錯案,除了因為有罪推定等錯誤司法觀念尚未根除外,深層次的原因還在于一些關鍵性的訴訟制度未能落到實處。完善證據制度和審判程序,健全落實證據裁判、非法證據排除、疑罪從無等法律原則的法律制度,完善公檢法各機關“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體制機制,都是防范冤假錯案所必需的程序防線。

  2016年6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五次會議強調,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要立足我國國情和司法實際,發(fā)揮好審判特別是庭審在查明事實、認定證據、保護訴權、公正裁判中的重要作用,促使辦案人員樹立辦案必須經得起法律檢驗的理念,通過法庭審判的程序公正實現(xiàn)案件裁判的實體公正,防范冤假錯案發(fā)生,促進司法公正。

  今年以來,重磅舉措陸續(xù)推出,筑牢防范冤假錯案的制度基礎: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關于全面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確保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懲罰、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為宗旨;6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辦理刑事案件嚴格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從偵查、起訴、辯護、審判等各個環(huán)節(jié)規(guī)范非法證據排除程序。

  庭審杜絕走過場

  7月12日,被告人張某、喬某、霍某運輸毒品一案在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為準確查明案件關鍵事實,實施抓捕的警察證人對抓獲3名被告人的過程,特別是警方在車內起獲毒品的位置出庭作證。北京一中院推動關鍵證人、鑒定人出庭作證,將其作為實現(xiàn)庭審實質化的切入點。

  “‘以審判為中心’凸顯了庭審的重要性,建設以庭審為中心的刑事訴訟機制是落實‘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在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陸偉敏看來,要真正實現(xiàn)以庭審為中心,做到“事實證據調查在法庭,定罪量刑辯論在法庭,裁判結果形成于法庭”,就必須杜絕庭審走過場的現(xiàn)象,真正發(fā)揮庭審的功效,實現(xiàn)庭審實質化。

  從2014年開始,北京一中院與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北京市公安局法制辦公室開展聯(lián)合試點,探索建立警察證人、鑒定人出庭作證機制,在總結實踐經驗基礎上由三方協(xié)調一致形成會議紀要,從制度層面理順了警察證人、鑒定人出庭作證的運行機制。如今,該院正探索建立普通證人以及社會機構鑒定人出庭作證機制,加速建設以庭審為中心的刑事訴訟機制,全面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

  庭前會議、非法證據排除、法庭調查等“三項規(guī)程”是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關鍵抓手,對于提高庭審實質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今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確定“三項規(guī)程”改革試點法院,包括河北省廊坊市、山西省太原市、吉林省松原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廣東省廣州市、甘肅省蘭州市等17個中級人民法院及其所轄的部分基層人民法院。

  繁簡分流提高司法效率

  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是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改革部署的重大舉措,是推進以審判為中心訴訟制度改革的重要保障。自2016年11月啟動以來,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等試點城市就備受關注。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第二巡回法庭庭長胡云騰指出,這項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對認罪認罰案件“區(qū)別對待”“分流處理”,實體上從寬量刑,推動寬嚴相濟具體化、制度化;程序上從簡處理,區(qū)分適用速裁、簡易或普通程序,實現(xiàn)繁簡分流規(guī)范化、全程化。

  如何提升司法效率,破解“案多人少”的頑癥?答案之一就是“完善繁簡分流機制,優(yōu)化司法資源配置”,這也是全面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

  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人民法院立足審判大數據,合理劃分案件繁簡,促進“簡案快審、繁案精審”。該院以權重和標的額初劃繁簡,將案件分別分到不同裁判庭審理,以團隊為基礎進行案件再劃分,2017年前5個月,全院50.7%的案件在20天內審結,63.4%的案件在1個月內審結,84.5%的案件在3個月內審結。

  案件“繁簡分流”落到實處,關鍵在于司法審判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緊密銜接與有效配合。例如,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qū)人民法院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統(tǒng)籌管理共性審判輔助事務,減輕了輔助人員工作負擔,提高了整個案件流程的運轉效率。

  訴訟制度改革,就是要讓每一起案件的判決都能經得起歷史考驗,讓司法公正成為人民群眾的真實感受。

友情鏈接:

中國政府網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 人民網 新華網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 騰訊網 搜狐網 光明網 中國改革論壇 中國新聞網 澎湃新聞網 鳳凰網 經濟參考網 人民論壇網 中宏網 千龍網 網易 中國教育新聞網 北青網 中國記協(xié)網 求是網 國家互聯(lián)網信息辦公室 央廣網 中國青年網 中國經濟網 中國日報網 中國人大網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