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慎其人其時《后漢書·儒林傳·許慎傳》記載:“許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淳篤,少博學經(jīng)籍,馬融常推敬之。”正是這位性格質樸又厚重,從小就博學多聞,曾被赫赫有名的馬融推崇過的許慎,撰寫了一部閱盡千年而風采依舊的巨著——《說文解字》(簡稱《說文》)。
《說文》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部字典,時至今日仍然是我們閱讀古書時須臾不可離開的一部工具書。它究竟有多重要,這里我們舉一例來說明?!俄n非子·外儲說右下》:“秦昭王有病,百姓里買牛而家為王禱……王曰:訾之人二甲。”舊注:“訾,毀也。”釋為詆毀,是“訾”的字面意義。但是,結合上下文來看,百姓為秦昭王的病著急買牛做禱祭,雖是愛王的表現(xiàn),但昭王認為這是不合法令擅自作祭,需要制止。如果照字面意思理解為昭王詆毀百姓就難以講得通?!墩f文》有“貲”字,許慎解釋:“小罰,以財自贖也。從貝,此聲。”是用錢財彌補小過失的意思。很明顯,原文中的“訾”只是一個假借字,它的本字應該是“貲”字。這里正是借助《說文》所注釋的“貲”字的本義才把這段文獻講通的。“中流失船,一壺千金”是一句常用來贊美《說文》的話,如果沒有了《說文》,面對浩瀚的古文獻材料,我們將變得束手無策。
那么,許慎是如何想到要撰《說文》的呢?我們需要從他身處的時代背景說起。漢武帝“獨尊儒術”,先后設立了五經(jīng)博士,開了太學,同時還制定了貢舉制度,包括孝廉、秀才等科。太學的教師就是五經(jīng)博士,博士領袖叫仆射,東漢改名為祭酒,相當于今天國立大學的校長。許慎就被推舉為孝廉,官至太尉南閣祭酒。
在政策的引導下,當時的學者紛紛致力于儒學經(jīng)籍的研究?!逗鬂h書·賈逵傳》:“自為兒童,常在太學,不通人間事。身長八尺二寸,諸儒為之語曰:‘問事不休賈長頭’。”“長頭”如我們今天說的大個子,賈逵好學,后成一代儒學大家,許慎曾師從他學經(jīng)。許慎博學,時人為之語曰:“五經(jīng)無雙許叔重”。
釋文字以通天道秦始皇一把火,把先秦時期的絕大部分儒家經(jīng)典變成了灰燼,當漢人開始讀經(jīng)時,只能靠當時的學者把口耳相傳下來的內容用當時通行的隸書一一寫成定本,這就是所謂的“今文經(jīng)”。問題在于古文字發(fā)展到隸書階段,大多文字已變得面目全非,漢人據(jù)訛變的隸書來理解古書,勢必產(chǎn)生很多謬誤。比如,隸書的“蟲”字作“ ”,漢人認為“蟲者屈中”,是說“蟲”字是由“中”字的最后一筆彎曲而成,而事實上“蟲”字的甲骨文字形為: ,金文字形為: ,象蛇之形,與“中”字亦無涉。
許慎《說文序》:“蓋圣人不妄作,皆有依據(jù)。今‘五經(jīng)’之道,昭炳光明,而文字者其本所由生。自周禮、漢律,皆當學六書,貫通其意。恐巧說邪辭使學者疑。”“經(jīng)書”是祖先留給后人的寶貴財富,古人作書皆持之有據(jù),要通達其旨意,就必須首先掌握文字演變的規(guī)律,否則,只能是主觀妄測古人,勢必會違背經(jīng)書的原意,而使天下人迷惑,甚至成了媚俗甚或投機的工具。文字是溝通古人的橋梁,是傳承中華文明的根本,不可小覷。許慎正是為了糾正當時亂解文字之弊,窮畢生精力寫成了《說文解字》一書,目的就是為了“解謬誤,曉學者,達神旨”。
“說文解字”即“說解文字”。“文”與“字”最初是有區(qū)別的,單體為文,合體為字,如“人”“言”“日”“月”都是單體的文,合“人”“言”成“信”,就是字,合“日”“月”成“明”,就是字。《說文解字》所有的說解,都是為了探求文字的本原,推考文字的字形、字音、字義之間的關系及其由來。如《說文》:“敢,進取也。”金文的敢字作“”,象伸出手去抓住上方的小動物,左下角的“甘”是提示“敢”的讀音的。許慎的解釋與古文字形正好相合。再如,《說文》:“救,止也。”《晉書·刑法志》:“(造刑)所以救奸,所以當罪。”是說設置刑律是用來阻止犯罪,對有罪之人量刑。阻止危難發(fā)生或繼續(xù),就意味著使人擺脫險境,所以“救”在本義的基礎上引申出助的意思。常有人不解“救火”之意,著火了是要滅火,為什么還要救火?這是不懂“救”的本義。“救火”就是止火,滅火。
當然,據(jù)今天古文字研究的成果看,許慎的解釋也有與古文字形不合之處。盡管如此,我們絲毫也不能懷疑《說文》的價值。撇開別的不談,僅就字數(shù)而言,目前能確認的甲骨文只有1700多個;金文字數(shù)也不過2000多個。而《說文》收字9353個,沒有《說文》作橋梁,要想讀懂古人留下的文獻,繼承古代文化傳統(tǒng),恐怕就只是主觀愿望了?!墩f文》是我們閱讀古文獻、釋讀古文字的根底。
《說文》的9000多字所涉內容“謂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鳥獸昆蟲,雜物奇怪,王制禮儀,世間人事,莫不畢舉”。其目的是要對記錄世間萬物的文字窮究其原,把祖先留下的文化遺產(chǎn)不折不扣地解釋清楚,傳給后人。
《說文》首創(chuàng)了540個部首,把9000多字有條不紊地分列其中。而這些部首始“一”終“亥”,這樣的安排也有深刻的含義在其中。有學者認為,“許慎竭力使部首與部首之間有所連屬,對這些部首字的訓釋表明它們都與‘天’‘道’有關,而天道正是兩漢思想世界的核心概念,具有終極意義”。一直以來,我們對《說文》的研究大多致力于語言、文字的層面,進一步研究許慎的解釋中所揭示出來的思想世界,確是一條獨辟的蹊徑,曲徑通幽,沿著這條被人忽略的途徑來研究,必將展示出《說文》更深刻、更廣闊的一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