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事求是地說,當前想干事、能干事的黨員干部是主流,“逍遙官”“太平官”“滑頭官”畢竟是少數(shù)。一些黨員干部之所以存在“為官不為”問題,主要原因是怕犯錯誤、怕?lián)?,或是怕得罪人、惹麻煩。此外,一些地方和單位選人用人導向不正確,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也是造成“為官不為”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可以從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容錯機制、保護機制、政績考核機制入手,使勤官、能官可以安心干事、放手創(chuàng)業(yè)并能脫穎而出,成為改革發(fā)展的先鋒。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在處理改革攻堅期的各類深層次社會矛盾與問題的過程中,要求黨員干部做到百戰(zhàn)百勝、萬無一失是不現(xiàn)實的。應允許一定限度內的試錯,對改革者、擔當者秉持寬容的態(tài)度。而要最大限度避免黨員干部因怕犯錯而不敢作為、不愿作為,就要建立科學的容錯機制。為敢于擔當?shù)狞h員干部“開綠燈”“兜住底”,是建立容錯機制的根本目的所在。容錯機制的建立,能為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黨員干部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免除他們對“多干多錯”的擔憂,提高他們的工作熱情,激發(fā)他們的改革動力。當然,容錯機制并非“丹書鐵券”,可以包容一切錯誤。在實踐中,應嚴格把先行先試出現(xiàn)的過失與明知故犯造成的后果區(qū)分開來,嚴懲違法違紀者,向不作為、亂作為的黨員干部敲響警鐘。
敢于擔當?shù)狞h員干部,往往敢于動既得利益者的“奶酪”、敢于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這樣一來就難免得罪人,難免會損害一些個人和小集團的利益。因此,他們經(jīng)常遭到誤解和非議,更有甚者,還會遭到誹謗、謾罵、恐嚇和人身攻擊。以司法改革為例,法院作為改革的先行者和排頭兵,承擔著守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使命。但近年來,法官權益頻遭侵害已成為司法實踐中的一個突出問題。這其中,生命權和名譽權的侵害尤為突出。黨員干部人身財產(chǎn)安全有保障,才會有底氣、才敢擔當。因此,要保持黨員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積極性,就要完善相關保護機制,依法追究誹謗、謾罵、恐嚇等侵權行為,旗幟鮮明地為黨員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保駕護航、撐腰壯膽,免除他們的后顧之憂。
為敢于擔當?shù)母刹繐?,為敢于負責的干部負責,還有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建立健全政績考核機制,努力做到賞罰嚴明??茖W完善的政績考核機制,不僅能夠有效激發(fā)黨員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而且能夠警醒無所作為、不敢擔當?shù)狞h員干部。在改革攻堅期、矛盾凸顯期、重要機遇期疊加的新形勢下,建立健全黨員干部政績考核機制,主要應考察黨員干部面對改革發(fā)展深層次問題能否迎難而上,面對歪風邪氣時是否敢抓敢管。此外,還要注重實績、鼓勵競爭,切實解決黨員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問題,既要使 “能者上”,又要使“庸者下”。